• 洪雅县人民政府
  • |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开放 >> 文化休闲 >> 正文
历代名人咏瓦屋山
信息来源:洪雅县瓦屋山景区 | 发布机构:瓦屋山景区 | 发布日期:2019-09-05
摘自:瓦屋山报 1993年7月16日

历代名人咏瓦屋山

享誉古今,蜚声海外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瓦屋山,是历代骚人墨客喜游之地。 他们登瓦屋,望西蜀,观山川,激情满怀地吟咏了数以千计的锦绣诗篇。
北宋大文豪苏轼游历山东胶西,仍念念不忘瓦屋、峨眉“姐妹俩”,挥笔写下了“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的千古绝唱。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被瓦屋山孤高出世的雄姿引得诗兴大发,挥笔写下“山横瓦屋破云出”的名句。
明代四川巡抚邵捷春登瓦屋山顶,亲睹云海、日出、佛光的胜景后,写下了名篇《见光》: “半空倏忽荡开烟,幻出金光似镜圆。 巧借白云妆法座,非关红日倒弯弦。 现心直醒双迷眼,绘事难描十色笺。 多少垂义称福地,灵奇逊此大罗天。
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也写下观赏神灯的诗篇: “苍烟丛里圣灯红,火齐营军照远空; 元是枫林霜叶下,露华火弦月明中。
连瓦屋养生干的佛现鸟杨慎也吟诗赞颂: 佛现,佛现,鸟语易随人意变,山川发晶莹,草木呈葱茜,坐使游人心目乱。 佛现,佛现! (据传,佛放光鸟则语。
“半壁空明镜里天,数行横挂水晶帘。 霜风几阵吹难动,剩有寒光落杖前。 ”这是明代云南弥勒知州、邑人祝之至赞美“瓦屋横空”的壮景。
明代邑中名士陈惟举游瓦屋山归来,用细腻的笔触写下《天仙桥》: “一洞从天落,千峰转石遥,苍龙乘翠山献,灵鹊渡青宵。 采药仙应遇,临风鹤可招,幔亭曾侍宴,惯蹑彩虹桥。 ”他还如实地记述了《雷洞坪》的胜景: “鸟迎盘山脊,虬松护石坪,云从崖下渡,雷出洞中鸣。 山泽原通气,阴阳自有声,神峰蕴灵异,大语骇天惊。
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曾挥毫写下《游瓦屋山》的赞诗: “大岗山岭压蛾岷,顶上重开眼界新。 辟支崖有千秋雪,弥勒洞无半点尘。
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四川学政何绍基的诗,倾注了作者对瓦屋山的一片深情。 《梅坡》: “峭壁梅坡险,轻烟柳店遮。 黄蛮垂蒜子,红绽鹿葱花。 路曲因泉直,岩深易日斜。 雨声来恐客,灯火辨人家。 ”《擦耳岩》: “两岩壁立石,相距仅盈尺。 待我走过时,汝方合为一。 ”《鸳鸯池》: “法界鸳鸯飞上天,长桥终古卧波眠。 高原坦荡无人到,烟雨寒多不可田。
清代著名文人徐澜仅用二十八字就概括了瓦屋山的“雄”、“奇”、“险”、“秀”; “瓦屋山高云际来,飞峦迭嶂九霄推,兴来独立金刚石,雪海孤松翠作堆。
清代陕西汉洲学政、邑人祝之至对瓦屋春光作了一番吟颂: “雨喜春山碧,登临马逐烟; 高歌余雪在,暗室一灯群。 鸟唤枝头佛,人游镜里天; 桥光乘曙发,霞彩焕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