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洪雅县“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 | ||||||||||||
2022-08-17 15:19
| ||||||||||||
| ||||||||||||
相关链接: | ||||||||||||
2022年8月12日,洪雅县人民政府印发了《洪雅县“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洪府发〔2022〕13号),现将《规划》内容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确立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理念的地位。为加快推进我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应急安全保障环境,洪雅县应急管理局按照《洪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洪雅县“十四五”县级重点专项规划清单的通知》(洪府办函〔2021〕4号)要求,牵头编制了《洪雅县“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 二、起草过程 2021年7月,洪雅县应急管理局在交铁安全应急工程技术中心(成都)有限公司指导下开始规划编制工作。7月至12月在总结我县“十三五”期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工作基础上,积极深入各县有关部门和重点行业企业扎实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踏查和分类座谈等方式广泛征集规划编制意见建议,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在县政府官网上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2022年4月至2022年8月,我局结合《眉山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相关要求,对《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补充完善后,开展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征求县相关部门意见,完善形成《规划(送审稿)》,经县第十九届人民政府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主要内容 (一)重点任务。 1.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建立健全地方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应急部门综合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责任体系。优化调整县应急委员会和县专项应急指挥部组织架构及职能,强化灾害事故统一指挥和综合协调应对机制。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建立健全综合性消防救援和社会救援分工合作机制。做好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制定镇、村(社区)应急管理权责清单。 2.强化风险防控,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制定高危行业企业退出、改造或转产等奖励政策、工作方案和计划,并按计划推进。制定中心城区禁止和限制类产业目录。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实施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持续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督促企业全面排查和坚决治理重大安全隐患。 3.强化精准治理,提升灾害防御能力。开展灾害致灾、承灾体、历史灾害和减灾资源(能力)等灾害风险要素调查,开展灾害风险主要要素的评估。强化三级值班、巡查、监测、险情信息报告专业化建设。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管理系统,强化县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进一步打通应急响应“最后一公里”。通过新建监测设备或直接接入已有前端监测设备,汇聚重点场所的固定视频图像监控资源和传感器数据,以及执法记录仪、单兵、车载、无人机等移动视频监控资源。持续推进“三张清单”“两书一函”工作机制,加强祭祀、踏青、农事等火源管控,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和扑救能力,实现森林防灭火标本兼治。 4.加强备灾能力,提升灾后救助能力。以镇为单位开展自然灾害影响重点设备设施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形成灾害风险“一张图”。建立洪雅县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编制全县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强化自然灾害救助保障,实现与上级救助制度的无缝对接;落实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年初财政预算。定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和技能培训,培育和发展“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救灾抢险专业队伍。加强建设项目抗震设防审查。力争到“十四五”末成功创建2个以上“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 5.健全保障机制,提升救援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时期民间物资、运输工具和设施装备等紧急征用和补偿机制。建立应急运输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各类应急物资运输畅通。加强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和边远镇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100%的多灾易灾镇、边远镇和边远村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点或储备站。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基本建成设备设施基本完善的城镇应急避难体系。 6.提升应急效能,提升救援处置能力。横向形成政府间指挥职责分工和分类管理格局,纵向打造县、镇、村(社区)三级应急指挥体系,形成贯通全县的灾害事故应急指挥网络,明确应急指挥职责和权限,简化指挥流程。加快推进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实现全县统一指挥、分级响应、上下联动。重点编制和完善各类事故灾难、自然灾害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预案体系,推进各级各类预案有效衔接。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 7.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组织基层警务人员、民兵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建立基层应急队伍。启动余坪镇、七里坪镇、东岳镇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并备案,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四川省安全社区。 8.强化阵地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体系。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开展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达标工作,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和完善应急广播平台,建成县镇村三级贯通的应急广播体系。拓宽公众参与城市安全治理渠道,构建以综合减灾社区和“安全社区”为载体的公众参与机制。利用第三方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优势。建立安全生产信用监管制度,建立信用承诺、信用修复、守信联合奖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严格实行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推进保险机构对风险防控体系的共建共治作用。 (二)重点工程。 1.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强化执法队伍保障能力建设,推进智慧执法能力建设,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2.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和清单制建设工作,强化消防五大“攻坚治理”,建设工业园区智慧应急管理工程,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加强重特大事故遏制保障能力。 3.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程。摸清全县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增强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实施自然灾害防治工程。 4.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设,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体系,建立以专职消防队为主力,以镇应急队和村(社区)应急分队为辅助的“一主两辅”基层应急力量队伍,提升应急抢险救援和保障能力,提高灾害事故应急快速响应能力。 5.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工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网络体系,进一步夯实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 6.应急指挥场所及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应急指挥场所、应急指挥通信网络以及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7.全民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推进防灾减灾行为安全训练中心、应急培训基地、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综合减灾示范县(社区)、应急广播系统等工程建设,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配合、强化项目支撑、强化评估考核四项保障措施。 县应急管理局 2022年8月17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