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洪雅元宵节民俗与非遗文化展示万人空巷。洪雅县城区沿人民路——中正街——生态广场一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狮舞、牛儿灯、旱船、莲花舞、打连箫、龙灯、蚌壳灯、唢呐等原汁原味的地方民俗文化与非遗文化为元素的节目轮翻上演,“2018年洪雅县民俗文化巡展”活动吸引了两万余市民及旅洪游客驻足观看、拍照留影。给人民群众带来一场盛大的街头文化大餐,这些节目均出自该县经济社会逐渐繁荣发展起来的基层农村的农民之手。

2日下午1时30分,活动在市级非遗节目《中山狮舞》表演中拉开序幕。《中山狮舞》由该县中山乡西庙村的一群村民将《狮舞》表演得惟妙惟肖,层层叠高的精彩表演让市民大开眼界、拍手叫好。

紧随其后的是由柳江镇村民表演的《牛儿灯》。表演传递着过年的喜庆气氛,让大伙大饱眼福。“牛儿灯”是当地一种传统的民间灯舞,表演时,一人扮演放牛娃,两人扮演牛,戴上牛头、穿上牛衣,将牛吃草、打滚、刨虱子、洗澡,唱山歌等各种动作巧妙融入其中,亦庄亦谐,十分有趣。“牛儿灯”表演主要以说、唱、走、跳为主,以舞蹈的形式让“牛儿灯”从田间地头走向舞台,体现出农民对牛的喜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而由止戈镇村民表演的旱船、莲花舞等,在温柔优雅中,更是将该镇“止戈”“和平文化”传递给了世人。
巡游节目一个接着一个。由槽渔滩镇村民带来的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蚌壳灯》,将活动不断推向高潮。《蚌壳灯》演绎了青衣江蚌壳仙子和打渔郎的美丽爱情故事,生动逼真的表演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活泼的“狮子”、俏皮的“牛儿”、盘旋的“龙灯”……沿人民路-中正街一线,巡游队伍缓缓前行。人潮随着巡游队伍涌动,不少市民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抓拍着每一个精彩瞬间。当巡游队伍来到早已是人山人海的洪雅广场时,鼓乐声、喝彩声让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各表演队伍在洪雅广场除定点表演外,还轮番登上广场中央舞台进行集中展演,赢得围观群众叫好声一片。“为了观看非遗闹元宵,我带着孩子一大早就来到县城广场等候了,精彩的表演让不枉此行,真是大饱眼福呀!”专程赶到县城看“闹热”的余坪镇春风村村民李可说,主要目的让在成都读中学的孩子一起来感受地方非遗的魅力,感受闹元宵的韵味,培养孩子热爱家乡、喜欢传统文化的情感,而不要成天沉迷于手机游戏。

“此次民俗文化巡游活动集中展示了龙灯、狮灯、牛儿灯、等一系列洪雅非遗文化,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据活动组织方洪雅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洪雅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厉行节约的新风,大力倡导勤政实干之风,全县6000余名县、乡、村组干部下沉到农村结对帮扶,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在2017年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如今,生活日渐富足群众,自发组织起舞狮队、龙灯队、牛儿灯队等文艺小分队几十个,各地刮起“文艺风”。春节前夕,洪雅县委、县政府抓住时机,向全县发出节俭过节的倡议,号召大家通过文体活动等形式,营造新春新氛围、新气象,让浓厚“亲情、友情、同事情、帮扶感恩情”在干群之间、亲朋之间传递。这些舞狮队、龙灯队、牛儿灯队等文艺小分队开始走街串巷,上门给帮扶部门、给专合组织、给亲戚朋友等表演节目,热闹之中表达着感恩之心,幸福之情。
据了解,农历正月期间,除城区的集中民俗文化巡展活动外,洪雅乡村各地也纷纷同步举行了文化庆祝活动,35万洪雅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到“爆棚”。 仅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上午,该县槽渔滩镇也在罗坝老街举行了“乡村记忆”民俗文化汇演;当天晚上,在“全国生态文化村”瓦屋山镇复兴村,还同步举行了盛大的青羌文化展演和篝火晚会。(洪雅县委宣传部供稿 张胜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