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剪下来的老茶枝叶,不好处理也不能焚烧,是最让茶农头痛的一件事情。洪雅县余坪镇桐梓村返乡创业典范刘长彬,不但把老茶叶变废为宝,制成远销国内外的黑茶系列产品,还让茶农笑开了颜:每亩茶园至少增收1200元。

返乡创业传承黑茶文化
1970年出生的刘长彬,初中毕业便离开家乡来到河北承德养蜜蜂,那时他还不到18岁。
一年后,他又来到云南红河,修建兰昆铁路,逐渐由一个普通民工成长为机械化控制的技术工。
2013年,刘长彬决定返乡创业,他说:“我的家乡是全国有名的茶叶大县,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看见村里的茶农们把修建的老茶叶全部抛弃,感到很是遗憾,因为在云南的时候对黑茶也有一些了解,便想到返乡创业,利用家乡特有资源,变废为宝。”
对于未知领域,必须学习!这句话就是刘长彬的口头禅。于是,他先后到湖南安化、福建安溪等茶厂进行考察学习,回乡后便成立了洪雅县偏坡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始生产黑茶系列产品。

科学技术就是法宝
刘长彬的举措深受当地茶农的欢迎,因为他们修剪下来的老茶枝叶,既不能焚烧,又没有地方处理,让茶农特别头疼。
“就是不给我们一分钱,我们也要给你拉过来,最起码帮助我们处理了这些老茶叶!”茶农很是开心,但刘长彬依然还是出钱购买。
直到这个时候,刘长彬才发现,黑茶系列产品的生产都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加工,而且传统工艺全部靠人工来完成,一个车间至少要10个以上身强体壮的壮劳力才能完成,当地招聘员工比较困难,人工成本很高。
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在打工生涯中有数年机械化操作的刘长彬,心理暗下决心:我一定要研发一种可以代替人工的机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思考和实验,半年后,他研制出瓶式杀青机自动喂料系统,并成功申报国家专利。“以前十个壮劳力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女工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操作完成!”刘长彬自豪地说。
数年来,刘长彬已研究发明6项实用新型和3项专利发明。科学技术成为他返乡创业求发展的法宝。

洪雅黑茶远销国内外
“我们不见得需要多少财富,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刘长彬说。
仅仅抱着让家乡废弃的老茶枝叶变废为宝的心态,刘长彬却让茶农每亩茶园至少增收1200元以上,让合作社茶农每年至少增收一万元左右。
他的洪雅黑茶除了销售到西藏、青海、新疆等边疆地区以外,还远销到尼泊尔等国家。
刘长彬说:“按照常规,现在这个时间已经不再收购老茶枝叶,但面对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毅然做出决定,延长15天的生产期,尽量让父老乡亲们多增收。”
俗话说,厚德载物!刘长彬这一举措,或许就是对这句俗话最好的阐释。
刘长彬说:“洪雅黑茶属于起步阶段,目前每年产值不多,也就是五、六百万左右。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有限,余坪镇茶农的老茶枝叶尚不能完全解决。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茶农增收,让洪雅黑茶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