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油、糖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料,但同时也是威胁我们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最新数据显示,不健康生活方式正是导致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原因,其中高盐、高油和高糖的使用习惯,是我国居民不健康膳食的最重要原因。
饮食要“减油”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在家庭烹饪中,多放油已成为一种普遍习惯。研究表明,一克油脂能提供9千卡能量,比起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每克提供的4千卡热量高出很多,所以控制烹调用油量非常关键。专家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
1.做饭用好“减油”技巧。可把炸改成煎,炒改成炖,多做拌菜等。
2.少吃油炸、香脆食品和加工零食。
3.在外就餐点菜时要荤素搭配,各种烹调方法搭配,还可以主动声明少放油。
4.少喝或不喝菜汤。这不仅利于减油,还利于减盐。
抵制甜蜜诱惑
研究显示,甜食能使大脑产生更多的5-羟色胺,这是一种能使人感到愉悦的神经递质。常吃甜食虽然可能心情好,对健康却十分不利。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过多吃添加糖容易患龋齿,牙齿也易过早脱落。同时会增加患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
“减糖”必须要管住嘴,少吃包括含糖饮料、糕点、甜品类食物;平常做菜时也应少加点糖。
“减盐”非小事
在我国高盐饮食是导致死亡的首位饮食相关风险因素,每年死亡人数高达165万。《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提倡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克,而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实际每日盐摄入量在12克左右,是全球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1.在超市购物时,学会看营养标签,钠含量不要超过30%,且越低越好。
2.用低钠盐代替普通盐,推荐使用盐勺控制量。
3.炒菜时在放了有添加盐的调味品佐料(如酱油、生抽、豆瓣酱等)情况下,可选择不放盐或少放盐。
4.炒菜快出锅时再放盐,咸味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