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雅县人民政府
  • |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开放 >> 正文
散文:老兵品格
信息来源:洪雅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 发布机构: | 发布日期:2024-05-08

休假回家整理旧物时,我翻到一本相册,拂去表面的灰尘,儿时的一张相片映入眼帘。照片的背景是一根烟囱,袅袅炊烟化作天边的云霞。照片中的我刚剪完头发,站在一间低矮的屋子前显得神采奕奕。屋子门前,燃尽的蜂窝煤被码得整整齐齐。门上悬挂着一块木板,上面用粉笔竖着写了“老兵理发店”5个字。

时光流逝,相片已有些模糊,但我依然能清晰地想起那是我第一次去理发店剪头发。我记起当时老兵对我说的话:“小伙子要剪短头发才精神”。

现在,我已入伍多年。每一次理发,我常想起老兵和他的理发店。他不仅帮我理发,也在我儿时教会了我一种道理。

初见老兵,他已步入中年,方正的国字脸上有些细细的沟壑,像是练字簿里的方格,被岁月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一整章故事。虽然老兵走起路来有些跛脚,但人看起来很有精神。

那时,父亲在舰艇部队工作,每次跟随舰船出航,一走就是一个多月。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老兵理发店,整理一个多月来留长的头发。父亲说,老兵曾是一名汽车兵,因为一次意外落下了腿疾。老兵复员的时候,父亲刚入伍不久,他和父亲并不属于同一个单位,之前也不认识。父亲的一位战友告诉他:“老兵生活不容易,都是战友,请多照顾。”于是,他经常光顾老兵的理发店。

拍摄照片的那天,父亲先是领着我去公园游玩,返程时路过老兵理发店,他对我说:“一起进去理个发吧。”

迈进理发店的门,一阵淡雅清香的肥皂味扑面而来。父亲坐下后一边理着发,一边和老兵攀谈起来。他对老兵讲述着自己经历的趣事,老兵也渐渐打开话匣子,回忆起他的过往。伴随着剪刀“咔嚓咔嚓”的声响,军装、汗水、荣誉……往日的一幕幕在老兵眼前浮现。

老兵曾是汽车连的“红旗车手”。在一次任务中,他驾驶着卡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运送建材。遇到稍微平缓的路段,他让身旁的驾驶学兵接过方向盘练手。学兵没有开过山路,很是紧张。说到这里时,老兵停下了手中的剪子说:“当学兵时都是这样,我的班长也常鼓励我不要畏难,没有汽车兵不敢开的路。”

那时,天空正落着细雨,山路变得有些泥泞。烟雨迷蒙中,老兵指导着学兵,鼓励他大胆前进。在经过一道急弯时,车轮陷进泥洼里。雨势渐大,噼噼啪啪地打在卡车身上,轰鸣的发动机带动着车轮空转,让他们心里更加着急。老兵和学兵冒着雨在林间拾了一些断木、石块垫在车轮前。夯实了前后空隙后,老兵觉得汽车应该可以开出来了,就让学兵上车发动车辆,自己在后面推车。

学兵在驾驶室踩着油门,老兵在车后倾尽全力往前推车,发动机的轰鸣回荡在山间。最终,汽车开出了泥洼,而老兵脚下一滑,踩空摔了进去。说到这里,老兵已经给父亲剪完头发。他招招手让我过去,掸了掸围兜上的碎发,继续说道:“我那时可疼了,但我告诉自己,男子汉不能哭,一定要坚强。”

他捋了捋我的头发,我感到那只宽厚的大手有些粗糙,但很温暖。老兵顿了顿,又接着讲起来。学兵跳下车来到他的身旁,着急得都快哭了。他疼得感觉天旋地转,但还是强忍着打起精神告诉学兵:“记住,没有汽车兵越不过去的坎。”

那天后,我知道,跛脚是他在那次“越坎”时落下的伤。复员后,由于脚伤,他没有继续开车,而是转行学习理发。老兵说,理发和开车一样,找到方向,专注心细就能干好。

我和父亲理完发,父亲给了他10元钱,说不用找了。他执意要找钱,因为理一次发是4元,他不愿意多收钱。老兵说,他不缺钱,如果缺钱他当时就不会拒绝街道给他申请生活补助。

那天,父亲正好带着相机,于是为我在理发店门前拍了一张照片。也是从那时起,我自觉地学着老兵,做一个坚强、执着的人,坚信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后来,我也经常光顾老兵的理发店,有时和父亲一起去,有时自己去。老兵剪发很认真,一手拿着推子,一手拿着梳子,打开电动理发推子的那一刻,像是给汽车打着了火,他也像是回到了握着方向盘或挡杆,在部队开卡车的岁月。他的动作干练,每一剪都恰到好处,理发推子从头上划过,像是车轮驶过草地轧出辙痕,剪下的碎发整齐落地。

2008年汶川地震,街道组织捐款。这天,母亲给我钱,让我去居委会捐款。我走进门发现一群人正围在捐款箱旁,老兵也在。他的背有点驼了,手里紧紧地攥着一个黑色塑料袋。父亲的一位战友在一旁劝老兵说:“你也不容易,学雷锋也要量力而行呀。”老兵执拗地打开塑料袋,从里面掏出一沓钱,各种面额的纸币都有,整百的纸币是他攒零钱换的。他把钱塞进捐款箱,说道:“雷锋也是驾驶员。”

那天正下着雨,老兵的腿一到雨天就会疼。他转身离开的背影一瘸一拐,居委会门前那条十几米的小径,他走了将近一分钟。我望着他的背影,仿佛看到了他在部队开车时驶过崎岖路段,又好像看到他复员后一瘸一拐坚强走过的人生路。他渐渐走远,但是背影却越来越高大。

入伍后,我离开了家,从基层到军校又回到基层,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老兵理发店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前些日子,我向父亲打听老兵的情况,听说他居住的那片棚户区拆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小区,老兵也被安置到了一间公寓。

由于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太好,老兵不再给人理发,改做起了废品回收的生意。街坊邻居知道他行动不便,把废品打包好送到老兵的院子里,也不提要钱。但老兵总是拦住这些好心的邻居,一笔笔和他们算清楚。

从未听老兵抱怨过生活的艰辛。他越过了一道又一道坎,他是生活的强者。

老兵的事迹启发了我。我在连队也买来理发推子,义务为战士们理发,与他们谈心。每当他们遇到挫折或困顿时,我就给他们讲起老兵的故事。等到他们理完发、清清爽爽地离开时,我相信战士们也会像老兵一样,不怕困难,感恩生活,坚信没有越不过去的坎。

文件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