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洪雅县“十二五”水上交通安全生产规划》的通知 | ||||||||||||||||||
2012-05-08 15:01
| ||||||||||||||||||
| ||||||||||||||||||
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洪雅县“十二五”水上交通安全生产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洪雅县“十二五”水上交通安全生产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安全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科学编制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旨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预防、应对能力,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一、“十一五”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工作回顾
(一)基本情况
洪雅县经认定的通航水域里程为
(二)主要工作及经验
我县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深化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特殊时段应急管理,严格渡口渡船现场监管,有力地促
进了全县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实现了自1997年眉山建区至今无一起水上交通安全事故。
1.水上交通安全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制定了《水上交通安全监督巡查制度》、《水上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相关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挂钩。
2.海事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严格按照部、省海事管理部门规定,规范船舶和船员管理工作,加强通航水域现场监管。2007年,在槽渔滩、瓦屋山库区分别成立了两个水路运输企业,由企业对其经营行为及安全承担主体责任。认真开展“乡镇船舶安全专项整治”、“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水上运输安全专项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县10个有船乡镇挂牌成立了“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站”,确定了专(兼)职管船人员、落实了管船经费,其中槽渔滩镇、瓦屋山镇两个一类乡镇船舶管理站连续两年受到了省航务局表彰。
3.安全基础设施、设备不断加强。航务海事所基本完成了规范化建设,配备了海事监督艇2艘、公务用车1辆。水运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新(改、扩)建码头15个,完成投资630万元,渡改桥1处,完成投资510万元,渡船更新改造2艘,槽渔滩库区客船更新换代10余艘,个别重点码头实现了视频监控。
4.应急反应能力显著提升。科学制订《水上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成立“水上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分队”,确保能及时、有效地处理水上突发事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在个别乡镇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
2.队伍建设及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安全监督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管理手段技术含量不高,现场安全管理有效手段不多,海事装备、监管手段、通信手段、快速反应装备、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3.从业者总体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欠缺,船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4.水运企业、渡口渡船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水运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不高。渡口总体上面临生存困难,渡运收入低导致渡船维护不及时、人员更换频繁,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5.部分乡镇管船人员的调整较频繁,造成管理脱节和对业务不熟悉,个别库区自用船非法载客现象依然存在。
二、“十二五”安全生产发展趋势和工作思路目标
(一)“十二五”安全生产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全县水路运输格局将进一步向旅游客运发展,预计水上旅游点及旅游船舶都会有所增加,水运基础设施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船舶安全技术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水上旅游客流量将逐年递增,安全监管工作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范化、科技化、信息化是“十二五”期间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生产与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全民遵章守法、安全防范和安全自我保护意识;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安全有序的水上交通环境。
2.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加强海事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初步实现“监管立体化、反应快速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做到运输市场规范有序,通航环境显著改善,最大限度降低水上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概率。
3.分类目标
(1)各类伤亡事故控制目标。有效控制统计范围内的水上交通事故,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2)安全监管体系发展目标。健全和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责任、经费“四落实”,努力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体系。
(3)支撑体系和科技发展目标。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完善海事安全装备,逐步在重点水域增设电子监控点。改善海事监管设备,提高有效监管能力。完善水上交通安全预案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的水上搜救中心体系。建立完善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数字海事”管理机制,初步实现海事监管远程化、基础台帐电子化。完善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大力发展“安全文化”。
(4)队伍建设目标。“十二五”末,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80%,大幅度提升队伍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形成结构合理,公正、高效、廉洁的安全管理队伍。
(5)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目标。隐患排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隐患排查、上报和督促整改工作纳入相关单位年终安全管理目标考核,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期限内整改率达到100%。
三、“十二五”水上交通安全主要工作任务
(一)健全和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体系,促进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力度,根据我县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订和完善我县水上交通安全生产配套制度,建立起“以乡镇政府负责为核心,县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管理为重点,海事机构执法监督为保证”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制。
(二)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社会、企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向乡镇长和管船员、船舶所有人和经营人、船员和从业人员、乘客开展针对性培训和宣传教育,加强全民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强重点水域安全监管,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巡查制度,认真排查安全隐患,隐患整治及时到位。
(四)推进安全科技进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提高管理工作科技含量,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创新和提高安全监管方式和手段。推广电子监控系统,全面实行船舶、船员网络化管理。加快船舶技术性能的改造工作,确保船舶的适航性。鼓励和推进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减小环境污染,提高船舶安全保障能力。规范船舶检验质量管理和船员培训工作。大力整治低质量船舶,确保进入水运市场的船舶的技术性能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五)健全安全救援体系,减少事故损失。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有序高效”原则,建立健全我县水上交通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安监、交通运输、公安、水利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充实水上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分队力量,补充应急抢险物质和装备,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六)推进公益性渡口建设在我县的启动和实施,将公益性渡口建设纳入政府公益性设施建设范畴予以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公益性渡口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明显改善广大群众出行条件。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