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格把控故事对象范围。
根据公开发布的征文启事,文稿内容必须是针对瓦屋山的征文对象,瓦屋山范围之外的就不符合征文要求,应该不在本次故事对象范围即征文范围。
二、严格把控征文主题范围。
根据公开发布的征文启事,文章主题必须是人文的故事不是普通的故事,且符合故事的文学写作要求和规范,故事内容必须符合我国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习惯。如果不是人文的和故事的,就不符合征文要求,都不在此次征文主题范围即评审范围。
三、严格把控征文体裁范围。
根据公开发布的征文启事,故事的文学体裁归类在散文,本次瓦屋山人文故事应包括真实的文史故事、神化故事、传说故事、寓言故事、传奇故事;可以是瓦屋山历史上本真的文史故事,也可是虚构与实际相结合的神化故事和传说故事、寓意故事、传奇故事;其他体裁的不符合征文要求,不在此次评级范围。
已经有文字记载和发表过的故事不在此次评级范围,如果在发表过的内容基础上有创新的、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充实的且明显比发表过的文稿优秀的应该列入评审范围。
四、征文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瓦屋山人文故事,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性、思想性和哲理性、寓意性,如果与我国著名的人文史实、神化和传说人物与事实相衔接,须嵌合贴切,描述准确、妥当;文路标新,概念立异;故事内容阐释新颖奇特、故事构思新鲜奇妙;与瓦屋山历史文化名山的文化地位符合,符合这次征文主题——寻觅瓦屋山旅游开发新的文化元素和新的文化符号。
五、本次征文评级的标准尺度。
进入设定名次的瓦屋山人文故事,要求作品“主题新颖、创新思路,观点前卫、文脉清淅,行文通顺、故事完整,概念准确、叙述清楚”,原稿达到文学作品(纸质媒体)发表级。或修改后可供给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开发瓦屋山文旅项目前期文化底蕴创意和策划、政府文旅项目招商引资使用。
六、本次瓦屋山人文故事征文奖项的确定。
本次等级奖项根据投稿情况动态设置。预期来稿60—80篇,设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5个。实际来稿31篇,调整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7个,根据征文质量,评审出的奖项应小于或等于设置的名额。第一次评审程序,根据各评审成员评定的名次票累计进行排序,从高到低依次进入一、二、三等档次,有相同名次的由评审组长二人确定。如有名次争议,结果中的一、二等作品须交第二次市学者专家评审组复审,排定获奖名次。媒体公布评审规则、最终评审复审结果。
七、实行不公开作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盲评。
遵循竞争“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定级即三公原则评审,评审人员只能看见文稿标题和文稿正文;31篇征集稿“以优取文,唯质定次,奖级宁缺毋滥,严控评审质量”。一等奖的作品评审组复审组都要给出获奖理由、评审意见。
本次实行评审复审组长负责制。聘请的各位评审作家、学者、专家务必尽心尽责,圆满完成评审评定工作,让来自全国的投稿作者信服。
附:县作家评审组、市学者专家复审组名单。
1、第一次县作家评审组
聘请洪雅县文联领导、县长期研究洪雅文史的学者、县作家协会领导、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奖的作家、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的专业人士共五人组成专家评审组。
2、第二次市学者专家复审组
聘请眉山市文史学者专家、文学作家终评。
洪雅县文化广电新闻长出版局
2016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