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重遇,是在阳光明媚的早春。
那天,适逢单位到联系村开展走基层、结对子活动。在村公所举行简短的启动仪式后,组长带领,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向各自的联系户进发。
一路上,热心的老组长向我介绍起联系户的情况。全家4口人,户主是年过六旬且体弱多病的老人,儿子儿媳十多年前离婚,儿媳外嫁远走他乡,儿子几乎音信杳无,留下只有几个月大的孙子和老两口相依为命。孙子上学的费用主要靠老两口微薄的务农收入,以及农闲时到山上扯点野菜卖,杯水车薪,艰苦维继。孙子在洪雅中学读书,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庭原因想辍学外出打工赚钱。
“噢?他的孙子叫什么名字?”
由于自己以前是教师,又曾在这个乡镇教书近20年,我随口问道,心想说不定这个孩子还是我的学生呢。
“叫李化。”
“李化!”脑海里即刻浮现出几年前教他们班时的情景。那时的李化在班上不显山不露水,成绩也不怎么优秀,现在居然考上了洪雅中学!
如果真是他,我不是应该觉得自豪吗?冥冥中似有天意,指引我们师生再续之前的缘分。
走进简陋的小屋,老组长扯开嗓门喊:“李化!你的老师来了!”
“哎!”一个略显浑厚的男中音在侧屋里传来,随即钻出一个小伙子,黝黑的脸庞满带疑惑。
真的是他!记忆中的样儿几乎没变,只是长高了。
“王老师,快请坐!”略显腼腆的神情,但几年前师生间的感觉还在,一如既往的亲切。
当天正是周日。简单的寒暄后,孩子喊回了在田间耕作的爷爷奶奶,急匆匆收拾东西返校了。
我详细地向他爷爷奶奶了解相关情况,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帮助这个孩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单位领导和我都在朋友圈广发“英雄帖”,希望有爱心人士了解他的情况,伸出援助之手,助他圆梦。
天遂人愿!好消息接踵而来!县城一爱心人士表示每月资助李化生活费。一私企老总王某,表示愿意资助李化学费,直至大学毕业!
燃眉之急总算解决了。他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畅游学海。
他上高三后,有段时间,听说学习状态起伏较大,我们担心他心理会出现问题,不时通过短信、电话联系,鼓励他,给他讲许多生活中的道理,希望他乐观向上,不怨天尤人,不和同学攀比,做好自己目前该做的事,专注过程,不去想结果……我告诉他,要学会感恩,感谢自己的亲生父母,虽然他们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感谢身边的好心人,他们希望你将来把爱心传递;感谢生活,给你磨砺的同时更给了你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仿佛又回到几年前教毕业班时的状态,整天心有所牵。不过与几年前不同的是,原来是牵挂几十个孩子,现在只有他一人。
慢慢地,孩子变得乐观开朗,喜欢和我们述说。高考在煎熬中爬过。我鼓励他趁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他热情高涨,欣然前往某辅导中心“打工”。
高考成绩公布,509分,仅仅超过二本线9分,悬!
我们几个朋友组成参考团,经过激烈争论后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他能考取这样的成绩已实属不易,语文和文综都超出了原来的最高纪录,只是强项数学和外语有点失误,今年能走就走。一派支持他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今后能切实学到有用的东西。
而向来极有主见的他早已铁了心去补习。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没有被“调档”,我们一片惋惜,他却似乎暗暗开心。
开学后的一个周末,他打来电话,异常激动地述说庆幸来了补习班,说现在的老师非常优秀,说他现在的学习充满动力,说自己现在不带电话上学校了,要拿出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只有放假回家才有机会给我们打电话。
他是担心我们因为他选择补习不高兴。我说,孩子,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就勇敢走下去,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只要曾经努力过,就算考不上大学又能怎样?
我知道,他会处理好的。最近的几次诊断考试,他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次都在一本线以上),最好的一次考了年级第18名。
我想告诉他,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但请放心,我会一直关注着你成长的每一步,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我们的缘分注定会天长地久!
(文章所用人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