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小玉不算最聪明,成绩也不算很拔尖。然而,却是这些年来与我联系最密切、情谊也最深的一个。
小玉生长在柳江杨村河畔,地道的雅女。圆而略大的脸,黑亮的眼晴,一头乌黑的秀发,模样儿给人秀气大方的感觉。除了质朴和自然,小玉身上还有一种山里女孩子的腼腆和羞涩。
二十六年前我从师专毕业分到柳中教初中英语,小玉她们便是我教的第一届学生。从外地来的我,人生地不熟,把比我小几岁的学生当成弟妹,与他们混成一片。在众多的学生中,小玉显得较成熟,特别懂事听话。她喜欢与我亲近,与其说把我当老师,莫如说把我当成姐姐。
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没有考上高中的小玉由于家庭困难而弃学在家,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她跟着一位裁缝师傅学打衣服,后来在柳江老桥头开了一家店子,卖布打衣服。小玉毕业后一年,我便调走了。小玉与我联系过,说去柳江就到桥头找她。因各忙各的,一晃几年没联系。
一天,小玉突然进城来找我,说有事和我商量。她说县上正在组织劳务输出,她想去日本打衣服,问我行不行。还说她已经结婚了,孩子也有好几岁了。想出去呢,爱人不同意,自己也对家里和孩子也放心不下。不出去吧,农活没做头,生意又不好做,现在都外出打工了。再说,自己学了打衣服这手艺,也想趁年轻出去看看。言语之间,她对自己草率结婚有些后悔。
我能说什么呢?自然是从女人和母亲的角度劝她算了,好好照看孩子,一家人在一起。我还举了一系列母亲不在身边孩子缺失母爱和管教的例子,劝她既然已为人母,当以家庭孩子为重。小玉听了我的劝说,沉默不语。我知道她内心很矛盾,让她回去再想想,自己做主张。我以为,作为未见过世面的山里女子,小玉思想应该是很传统的,她最终会放弃。
不想,隔天,小玉又来了。她说她反复想过了,决定去日本。她说苦就苦三年,还叫我以后帮着照管她儿子。我有些为小玉的坚决吃惊,但支持她的决定。作为从小生长在山里、文化不高的女孩,下决心走这一步,显然是不容易的。
在日本的三年,小玉常常打电话回来,和我一聊就是几十分钟。她说在那边很好,工作不累,生活有规律,老板人也挺好。她还说她在那边学会了说简单的日语,还学会了好多东西。但一说到孩子,小玉就显得忧郁。她说孩子父亲和她一样文化不高,性格也急躁,教育不好孩子。她最担心的就是娃儿的学习。作为母亲,我理解她的心情,并劝她一切都会好好的。
三年满后,小玉从日本回来。还是一样的质朴,还是一样羞涩的微笑。问她打算,她说准备在柳江街上买个门面,做生意。可不久,我就从另一学生那儿听说她又要去日本了。果然,小玉下来了,说她还是想去日本。问她原因,她说那边老板打电话欢迎她回去,在家乡也确实不知道做什么好,还想去干三年。她说,没回家乡时,想回来,真回来后,又觉得啥都不如意。和第一次一样,我还是劝她算了,孩子正在读初中,多花些时间管孩子。仍然和第一次一样,我的劝说没起作用。
小玉的儿子在城里读初中,周末就住在我这儿。小玉经常打电话来,每次和儿子通电话都恋恋不舍,再三再四地交待,要听话,不要惹事,要专心学习。与我通话,说得最多的是帮她把儿子管严点。小玉是很感性的人,有时,我甚至都能感受到她在电话那端的哽咽声。
再次从日本回来的小玉,在柳江镇上买了房子,开了家干洗店。由于忙,我没去看过她,倒是她间或下来看我。每次,我们都一样亲热,一样说不完的话。后来网络普及后,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网上聊。
前几天,许久不联系的小玉在QQ 上给我留言,说她在南方开了家服装设计公司,叫我抽空去淘宝网上看看她设计的衣服,并留下了链接。我点开网址,只见几十款夏装,样式新颖,色彩艳丽,风格不一。这真是那位只有初中毕业、说话害害羞羞的山里姑娘设计出来的吗?抑制不住激动的我,立即进小玉的空间给她留言:小玉,你真行!
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原来小玉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她在征求别人意见的时候,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一次又一次抛夫别子走出去,是因为她不想再像她的祖辈父辈们一样,一辈子守在山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她一直在努力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自己的人生。即便早早结婚,也没有拴着她那颗写满梦想的心。
我庆幸当初小玉没有听我的。
有梦想,就有未来。而梦想之绳,就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