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让滨江路自成一景
核心提示
槽渔滩镇是一个老牌的国家级生态镇,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槽渔滩镇就迎来了旅游业的黄金时代。后来,随着旅游产业在全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新景点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槽渔滩的关注。
即便如此,槽渔滩也从来没有忘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槽渔滩镇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并且逐步升级,发展循环经济。经过几年的沉淀,生态越来越好的槽渔滩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槽渔滩镇青江村的2000余亩白茶地,茶农正在给白茶喷施沼液。
生态建设在路上
院前繁花盛开、院内瓜蔓绕架、院后茶树成排……近日,记者走在槽渔滩镇的乡村里,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眼前一亮。
槽渔滩镇副镇长牟皓介绍,虽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槽渔滩的旅游事业有所停滞,但当地政府对槽渔滩的生态建设却从未停止。这些年来,槽渔滩镇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将排污管道建设面覆盖到了每个村。不仅如此,该镇还结合景区旅游开发,在境内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了将农村环境卫生做得更好,该镇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深入各村(社区)村民家中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现在,在该镇政府的引领下,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了无公害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净化处理,逐步打造出一批环境优美的景观带和风景线。除此之外,该镇还加强林木管护,营造了爱绿护绿,美化家园的好氛围。
循环经济实惠多
槽渔滩镇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还不忘发挥创新思维,努力提高当地生态建设的水平。经过几年的摸索,2013年,槽渔滩镇开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造福当地群众。
接上软管,打开阀门,沼液迅速喷涌而出……近日,在槽渔滩镇青江村的2000余亩白茶地里,两位工人正拖着软管为茶叶喷施沼液。
“自从低压沼液浇灌管道安装到茶园后,这种半自动化的浇灌方式着实让我尝到了甜头。”说起茶庄灌溉方式的升级,白茶基地业主吕正容介绍,以前,茶园进行施肥时,需要用罐车从现代牧场将牛粪拉回来,再用小罐车分装进行人工浇灌,16个工人漫浇2000亩茶园需要2个半月。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后,茶园安装了低压沼液喷灌管道,沼液管网每50米就有一个阀门方便农户链接软管喷灌。沼液的肥效好,茶园喝上“营养液”,有效提高了茶叶品质,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壤肥力,节约了生产成本,白茶产量大幅度提高。
“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生态建设不仅美了村子,也美了我们茶农的心。”说着,吕正容脸上乐开了花。
好生态带来发展新机遇
“品着沁人心脾的有机茶,坐游船看青衣湖美景,这样的田园生活好巴适。”对于成都人李国庆来说,每逢节假日,带上家人来槽渔滩度假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近日,谈到为什么会选择槽渔滩作为一家人度假的根据地,李国庆坦言,槽渔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槽渔滩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游客前来旅游,还引来了具有战略性眼光的投资者。“随着生态建设逐见成效,槽渔滩镇也迎来了短暂寒冬过后的明媚春天。”牟皓介绍,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了“天府假期·玉湖岚山”整体开发项目的入驻,激活了槽渔滩发展的活力。
据介绍,“天府假期·玉湖岚山”项目位于槽渔滩镇徐嘴村、玉岚村、龙溪村3村交界地带,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项目规划的农庄、娱乐、酒店、膳食、疗养等五大中央系统将实现互联互动,以全新的度假模式,让游客体验别样的生态田园风情旅游。项目预计2018年全部建成营运后,这里将成为未来西南“周末幸福度假”旅游新地标。
“生态建设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会坚持打造低碳景区,完善环保设施配套,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造福一方百姓。”看到槽渔滩镇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该镇党政一班人眼里充满了希望。
张玉李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