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雅县人民政府
  • |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一个脱贫户的三件喜事
信息来源: | 发布机构: | 发布日期:2019-03-26

槽渔滩镇玉岚村,曾是市级贫困村。村里有一位名叫史学康的脱贫户,被村里人称为“犟拐拐”。然而,近几年,村民却发现“犟拐拐”变了:不仅犟脾气不见了,待人和善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3 月21 日,农历“春分”节,笔者前往史学康家。一进大门,就飘来扑鼻的腊肉香味,70 几平米的房子里充满了浓浓的节日味道。看到笔者到来,史学康热情地迎了上来,笑着道:“这几年,家像个家了,逢年过节喜庆了,过日子的心劲大了。”

家,之所以像个家,史学康将之归功于三件喜事。

第一件喜事,城里的“亲戚”来帮扶,易地搬迁建新房,让他家住上了安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老屋离安置区4 公里,是祖辈留下来的木房子,阴暗潮湿,漏风漏雨。”史学康告诉笔者,就这样一个不像家的家,却是他和女儿、孙子的栖身之所。因为年纪大,又满身是病,收入也低,仅凭自己是不可能盖起新房的。幸运的是,村里按国家扶贫政策,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帮助他实现了“安居梦”:2017 年7 月,一家三代人如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生活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刚开始,我也犟,不愿搬出来,第一书记和村干部轮番上门劝说,我才点头答应。”史学康说,如今搬到新房住,出门就是水泥路,卫生室就在家门口,文化活动广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等设施一应俱全,而且孙子上学也更方便了。“感谢有这么好的政策。”一说起新房,他便笑得合不拢嘴。

第二件喜事,帮扶干部和村里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脱贫攻坚以来,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史学康种植了1 亩地的茶叶,并获得了公益性岗位,加上自己所享受的低保政策,一年下来,收入达到了4 万元,比以往翻了好几倍。“听村上干部说,今后我们这要大力发展旅游,我新家正好在主干道线上,到时候人多了还可以做点小生意,争取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对于今后的打算,史学康充满干劲。

第三件喜事,女儿有个好归宿,心里面的大石头落了地。“以前,我也想过好日子,但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采访中,史学康告诉笔者,今年35 岁的女儿患有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眼睛几乎看不见东西。为了治疗,家里负债累累,女婿不堪生活重压,撇下孩子与她离婚。“女儿离婚后,我又到处托人说亲,但都嫌我家穷,总是被男方和家长拒绝,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史学康说,给女儿找个依靠是他最大的心愿。所幸,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他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生活越来越好,女儿的感情也终于有了着落。“我现在心里踏实得很。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有所作为。”谈起未来,史学康对生活满怀信心、充满憧憬。(文/牟艳琳)

下一页:一张笑脸背后的故事 | 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贫困户毛建洪脱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