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乡联合村,位于总岗山脉,平均海拔850米,与槽渔滩镇、汉王乡李山村、杨嘴村、王沟村接壤。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436户,1550人,耕地面积1015亩。2015年,扶贫工作组驻扎该村后,深入开展智力扶贫和技术扶贫,多次邀请县农牧局专家进村蹲点指导,献计献策,力促全村脱贫致富。
该村留守儿童李某,1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年幼的她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家的收入仅靠爷爷打临工维持。随着李某一天天长大,奶奶陈发英与老伴也一天天老去,生活愈发的拮据,李某上学便成了老两口的一个心病。
“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没有智力的支持,不仅个人、家庭难以改变贫穷的面貌,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针对陈发英家的具体情况,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白贵洪与联合村村两委积极为李某争取资助,按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困难程度实施差异化资助,解决了像李某一样的孩子上学难问题。
为了从根源上帮助联合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白贵洪与联合村两委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摸底,为全村45名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和残疾儿童建立了帮扶档案,先后落实资助金35750元,对这些贫困学生实施资助。并联系教育部门与每一位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了进一步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仅学有所教,而且学有优教,白贵洪与联合村两委,在村上建立起了“家长学校”,定期请专家、教师来讲课。
为尽快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该村在实施教育扶贫的同时加大产业扶贫。白贵洪与村两委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村情民意。联合村资源丰富,但产业机构单一,村民缺少技能和管理技术,缺少对市场了解,严重的制约了联合村的产业发展。
为补上这一短板,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邀请农技师到村上给村民进行专业培训,购进2000余册种植、养殖知识方面的图书,定点、定时、定人负责向村民开放村民阅览室,在大力开展教育扶贫的同时,瞄准贫困人口,整合产业项目,着力培育增收致富产业,目前已经完成了林竹改良一千亩。
针对村民不同的致贫情况,村两委从不同的产业面给予了扶持。党员贫困户黄中喜将曾经的桑树嫁接成桑果,并与茶园结合发展乡村旅游。
“我们以前的经济来源就靠养点蚕、采茶,基本就没有其他的收入了。产业调整以后,我们将桑树调整为桑果,在原来的经济基础上翻了一番,现在每年有近三万元的收入。”黄中喜告诉笔者。
据了解,在该村开展扶贫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一道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增强村民产业脱贫“造血”功能,先后为联合村协调筹措投入资金70余万元,村民实现人均年收入1.2万元。(李俊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