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雅县人民政府
  • |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他是如何做到在一年的时间内把东岳镇团结村29人的“帽子”摘掉的?
信息来源: | 发布机构: | 发布日期:2016-08-08

“住新房,以前哪里敢想哦,现在好了,我也有新房住了,有好政策、好干部的帮扶,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近日,东岳镇团结村9组村民胡天君告别了“两间破房子,一身旧衣裳”的日子,搬进了新建的砖瓦房。

黄彬看望慰问贫困群众

去年8月,由县委组织部派出的“第一书记”黄彬带领着脱贫攻坚工作组进驻团结村。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团结村11户29人成功摘掉贫困户帽子。

凝聚力量

带领大家向前闯

团结村属典型川西丘陵农业村,产业单一,村民行路难、饮水难,2012年,因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该被定为市级贫困村。

初到团结村的黄彬,白天进村入户摸底,晚上整理归档思良策。身为组工干部的他深知“团结就是力量,组织就是核心”,“要发展必先强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

面对团结村在脱贫攻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黄彬没有急于修路搭桥、治渠引水,他首先从抓班子带队伍入手,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着力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要规范班子运行,自己就要以身作则。”在班子建设上,黄彬坚持干部日常坐班值班,建立干部考勤和服务群众工作台账,落实干部周一例会制、四个当天制度和1小时工作法,明确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责任分工。

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实行党员奉献积分管理,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全村80名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性。

“党群同心,其力断金,团结村甩掉贫困帽子指日可待!”村民小组长、党员牟银祥说。

落实项目

齐心协力去穷样

黄彬在早期摸底调查中得知,团结村南部山区交通不畅,村民饮水困难,群众最急最盼的就是解决道路和饮水问题。

找准突破口,全力去攻坚,黄彬决定把脱贫攻坚“第一针”打在南部山区农村道路建设上。跑部门、访企业,要项目、要政策、要资金,一个月内,穿破2双鞋,行程上千里,终于争取到全县标准化农村道路建设补助24万元,发动企业和集体筹集10万余元,启动了1.6公里村道改造加宽项目建设;争取到100余万元,规划实施团结村安全饮水工程。

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黄彬雷打不动每两天到现场查看一次进度,安排9名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工程协调监督,定期邀请交通、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实地检查指导,确保为群众修好放心路,让群众喝上放心水。“黄书记经常这样,一双胶鞋,满身黄泥巴。在工地上总能见到他,吃了不少苦哟!”团结村群众如是说。

在黄彬的争取和协调下,团结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完工4个,整治沟渠5.6公里,修建生产便道3.2公里……,随着项目的完工,团结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产业调整

致富增收奔小康

脱贫是前提,致富才是目标。如何提高团结村茶产业的经济效益?经过深入学习、思考和了解,黄彬意识到,要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必须走现代化、集约化、品牌化的路子。

在得知上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意依托团结村万亩茶园打造集生产加工、品种研发、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时,黄彬带领村组干部多次到公司,了解公司规划意向;到县发革局、农牧局等部门,了解项目立项、审批进展;深入农户宣传,了解群众意愿,提前统一群众思想,促成企业入驻。

经过多方努力,5月24日,公司投资超10亿元的“美丽乡村·梦里茶香”茶兰陀项目正式入驻团结村。项目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流转整合土地2250余亩,村民每亩土地每年增收1300元以上。

经过黄彬和团队的努力,2015年下半年以来,村民人均纯收入提高1736元,11户29名贫困户实现脱贫。“不给组织丢脸、不给村上添乱、不让群众失望。”黄彬在入驻团结村时给全村党员群众作出了这样的承诺。他正在以实际行动去兑现这一承诺。(袁桂林报道)

上一页:洪雅展望村:扶贫攻坚二三事

下一页:洪雅县大众创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