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要利用好资本下乡“双刃剑” | ||||||||||||||||||
2021-09-23 作者: 点击数: |
||||||||||||||||||
|
||||||||||||||||||
乡村振兴 要利用好资本下乡“双刃剑”改革开放后,农村大量社会资源向城市集中,被用于支持城市建设发展。现如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也由汲取型转向反哺型。在城乡的“反哺”互动中,资本成为振兴乡村最为活跃的力量。资本下乡就是城镇工商业累积了庞大的科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吸引到农村去,以解决农村面临的困境,但资本下乡是把“双刃剑”,需要我们好好利用。 资本下乡带着城市人对物质的满足、精神的追求,是城市人对消费升级,追求健康、优质、丰富、多样化的农产品的回应。从这方面讲,就是在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能暂时逃离、安放灵魂的“桃花源”,对优美的自然风光、充实的农耕生活、质朴的乡风乡貌的向往。也因此为乡村带来技术、知识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使得乡村自然生态、历史人文、乡土风情等资源被深入挖掘开发,使得农业的价值被重新评估、沉睡的资源被再次唤醒,使得农民不仅增产丰收,而且生活方式、社会习惯和传统观念也开始受到现代生活理念的洗礼。这是人们寄予厚望的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资本是逐利的,只有获得有利可图的资源、项目他才会到来。中国大多数的农村相对来说资源贫乏,唯一能吸引资本的就是土地。但目前资本下乡多半有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问题。如一味开发旅游业,租用村集体用地,投资建厂,没有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上,没有把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或是无心经营,挖空心思钻营如何申领国家各种涉农补助和项目扶持资金,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 因此,为了让资本在广袤乡村更好的发挥作用,既要政府加强引导、约束和监管,也要社会资本尊重农村农业的发展规律。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要设立政策防火墙,从制度设计上进一步规范资本的投资方向、目标、准入门槛以及土地流转、承包的流程。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对上马项目的审核,并强化项目运行中的监督管理。对于社会资本而言,投资者们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把眼光放长远,在合作共赢中不断把乡村这块“蛋糕”做好、做大、做强。如此,既能保障下乡资本的应得利益,又能促进农村发展。(王沁欣)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