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乡村振兴>>正文
【收官答卷】四川洪雅:5057户14637人达标脱贫 脱贫攻坚交出完美答卷
2021-03-15   点击数:  
 索 引 号  1506129692/xfphym/2021-000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21-03-15
 发布机构  洪雅县扶贫开发局  有效性  有效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大会,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洪雅县中山镇前锋村党委书记、“雅雨露”茶业负责人付志洪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奖。

大会现场

春风吹过,保坪村藤椒种植园里枝繁叶茂,天宫村门前庭院面目一新,踏水村致富路也通到家门口,气象峥嵘今胜昔,翻天覆地慨而慷。从2014年全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09户16911人,贫困发生率6.32%,到如今通过精准识别、动态调整的5057户14637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人口平均收入也从2014年的2920元提高到2020年的9900元,累计增长达240%。在2018年四川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为“好”。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洪雅脱贫攻坚工作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洪雅一景

洪雅县面积1896平方公里,辖12镇89村(社区),总人口34.58万,其中农村人口24.46万,属于有减贫任务的非贫困县。2020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决胜脱贫攻坚”,同年,巩固提升5057户14637名已脱贫户脱贫质量,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检查验收。

洪雅县

八年脱贫路,漫漫其征途,县委、县政府用“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下足“绣花功夫”,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奋力夺取洪雅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统筹部署 着力精准施策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全县上下要进一步增强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准确性,增强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坚决性”要求,聚焦“四不摘”“三落实”,瞄准“两不愁三保障”,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先后有50名县级领导、146个部门、5000多名帮扶干部参加脱贫攻坚,带动25万人参与。中央省市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976万元,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3亿元投入脱贫攻坚。

洪雅

作为脱贫标准的重要指标和关系民生幸福、贫困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所在,精准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这场硬仗,让贫困群众真正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五改三建、住房补短、灾后重建、土地整理双挂钩、新农村建设等,为1300户消除危房、改造住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住上安全住房。

为9万人次贫困人口代缴医疗保险,贫困人口参保率100%。报销住院、门诊慢病医疗费4.8万人次。县财政安排资金250万元,开展贫困人口健康体检、两癌筛查和慢病检查。

发放各类教育扶贫补贴8350万元,惠及9.4万人次。累计投入1.8亿元,将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5086人纳入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贫困残疾人扶助等。

低保兜底,扩面调标,新增389户850人,累计1784户3287人,占建档户的35.1%。

为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由各专项单位负责,严格落实摘帽不摘政策要求,兜底救助类和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继续对脱贫攻坚期内脱贫人口继续保持5年不变,逐步转化为覆盖农村低收入群众的普惠性保障政策措施,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产业发展 增强造血功能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为实现洪雅县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增强扶贫“造血”能力、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该县制定《洪雅县财政扶贫“抱团”发展产业项目实施细则》,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组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抱团”发展产业。着力打造乡村旅游、茶叶、藤椒等特色产业,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中山镇“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抱团发展模式,作为后续脱贫发展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洪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洪雅县在扶贫产业发展中坚持以绿色为底色,根据“泡好一杯茶、扮靓一根竹、飘香一树椒”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项目的资金占比,建设有机茶、林竹、藤椒绿色产业示范片,发展壮大绿色经济,发放小额信贷7500万元,惠及2000名贫困户。设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政府投入9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亿元,已贷出6000万元。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300万元,建成扶贫产业基地、资产收益项目44个,覆盖全县12个镇,惠及3100户贫困户,占全县61%。极大地促进了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持续增长。

希望的田野

建成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康养标准化建设县。兑现森林生态效益等补偿补助6330万元,惠及全县5万农户, 其中贫困户2000户。四川现代牛种业园区列入省级农业园区,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8个。实施改造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6个,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1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个,建设规模1.6万亩,新增耕地960亩。

人才下沉 激发基层活力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往往在最基层、最贫困、最艰苦的地方。该县出台措施,让各类优秀人才向贫困地区一线流动,充实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更多乡土人才投身精准扶贫,为助推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

扶贫的见证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干部等,不畏艰难,无怨无悔,“铺平千家门前路,点亮百姓万户灯。”用真心、真情和实干搭起了同群众的连心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让贫困群众不仅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走村入户的双脚蹚出一条条贫困群众致富的路子。

脱贫攻坚战期间,洪雅县先后有50余名县级领导带头蹲点,常态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协调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3000余名党员干部全覆盖联系141个村的5091户贫困户。先后安排落实联系村县级领导50余名,帮扶单位146个,选派贫困村驻村工作队3批,其中第一书记91名,驻村工作队队员220名,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7个,农技员100余名,帮扶干部3000余名,切实配齐配强全县帮扶工作队伍。2020年,调整联系贫困村县级领导7名、贫困村和“插花式”非贫村第一书记6名、驻村工作队队员6名,增派贫困户不足20户非贫村第一书记41名,培养脱贫攻坚工作明白人141名,进一步强化帮扶力量。

分红的喜悦

各类优秀人才的下沉,极大地推动了贫困群众“抱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全县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01.6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300万元,与3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设36个扶贫产业基地,覆盖2300余户贫困户。新冠疫情、洪涝灾害期间,帮扶干部及时入户开展返贫风险全覆盖评估摸排,落实补短资金1600余万元,低保兜底303户639人,提供就业岗位2200余个,帮助实现务工5300余人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