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乡村振兴>>正文
赋能乡村“三板斧” ——四川省眉山市推动乡村振兴观察
2021-10-29   点击数:  
 索 引 号  1506129692/xfphym/2021-0007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21-10-29
 发布机构  洪雅县扶贫开发局  有效性  有效

赋能乡村“三板斧” ——四川省眉山市推动乡村振兴观察

“这次培训给我们驻村帮扶干部提供了一次‘充电蓄能’的机会,培训时间虽短,收获的却是对今后工作的启发和方向,增强了我们办实事、开新局的能力和底气。”近日,2021年四川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及眉山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新选派驻村干部培训会在眉山市丹棱县举办,在课堂教学、实地调研后,眉山市交通运输局驻村干部邱星面对乡村工作,信心满满。

过去几年,四川省眉山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累累硕果,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如何将脱贫攻坚积累的强大势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巨大动能,眉山打出了“三板斧”。

衔得准

洪雅县东岳镇桥口村贫困户郑超一家2015年达标退出。2019年,因郑超不幸身患重病,治疗费用高,返贫风险陡然增大,帮扶干部冯秋文及村两委决定继续深化帮扶。冯秋文经常来到他家,了解郑超病情,帮助其妻子争取公益性岗位。

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乡村振兴如何接得上?眉山市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对接中央、省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出台情况,构建了《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各部门行业政策的“1+N”政策体系。同时,对全市2597户6299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开展动态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为了确保衔得准,今年8月,眉山市来了一次大梳理——将已经达标退出的316个省定、市定贫困村进行再分类,确定了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48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等184个。

以此为基础,眉山市对此前建立的部门帮村结对关系进行调整优化,坚持定点输送,每个单位选派1名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队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参照第一书记管理,全脱产驻村工作。市、区县319个机关单位结对帮扶232个村,选派了694名机关干部驻村工作。

扎得牢

初秋时节,走进仁寿县虞丞乡同意村,郁郁葱葱的果树下,一条整洁的乡村栈道蜿蜒曲折向前延伸,劳作之余,村民们在新建的广场上愉悦地歌唱、舞蹈、散步。谁也无法想象,曾经道路全是泥巴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村子,竟会变成这般模样。

放眼眉山全市,在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和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推动下,眉山全市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79%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

硬件设施齐全了,乡村产业的根也扎得更牢了跟深了。这两天,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平山村的村民正忙着栽种榨菜,他们要在10月底前完成2000亩的种植任务。平山村原本是个贫困村,依托榨菜种植产业,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2016年退出了贫困村行列。

在眉山,一碟小泡菜,早已做成了年产值斤200亿元的大产业,为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作出了不小的贡献。2020年,眉山全市泡菜产业直接带动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

泡菜只是眉山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眉山市紧盯成渝双城经济圈市场需求,打出了一套做强“58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组合拳:建设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美丽竹林风景线,一批高水平农业园区、一批高质量农业项目、一批国省一流农业产业逐渐成形成势。

据统计,眉山全市耕地亩均农业综合产值由2000年的2156元,提升到2020年的1051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有效带动广袤乡村大发展。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同意村的柑橘产业园内,该村新上任的驻村第一书记张尹正在和果农一起进行柑橘秋季管理

留得住

溪流、梯田、盐铁古道……信步走在丹棱县幸福古村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望着夕阳映照下别有一番韵味的小村庄,“小桥、流水、人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别具画面感的诗句便会自然浮现脑海中,淡淡的乡愁油然而生。凭借“乡愁”这张文化振兴牌,幸福古村“火”了。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眉山市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依托当地丰富的乡村非遗、民俗文化、生态康养资源,眉山推出“东坡文化·味在眉山”“森林度假·生态康养”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迅速蹿红;汉阳湖忆村、幸福古村知青点、蜀山柒舍艺术民宿、竹林院子、竹里巷子等一大批新民宿如雨后春笋;稻香湾等40余个乡村景点成网红打卡地。

乡村更美了,城里人忙碌之余想要回到乡村,为心灵寻一方净土;乡村更旺了,外出打拼的乡村年轻人动了归巢的念头,想要参与家乡的发展谋一份前程。恰逢村(社区)“两委”换届,眉山市从学历、年龄两个方面对全市847个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优化强化,确保头雁选强、队伍配优。

据统计,换届后,全市村(社区)“两委”成员呈现出学历提升,年龄下降的变化趋势,干部队伍大幅度实现年轻化、知识化。与此同时,机关部门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干部也为乡村治理带来了新鲜血液和新的理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