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乡村振兴>>正文
洪雅县“联”农共舞 走好乡村振兴“致富路”
2022-10-31   点击数:  
 索 引 号  1506129692/xfphym/2022-0006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22-10-31
 发布机构  洪雅县扶贫开发局  有效性  有效

 近年来,洪雅县在“联”字上发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脱贫户”“公司+基地+农户”“衔接资金+脱贫户”等联农带农模式,形成乡村产业发展新态势,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走好乡村振兴“致富路”。

一、选好发展“路子”。党建引领,带好发展方向。村党委(党支部)牵头,引导脱贫户参与,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稳定增收。目前,全县已成立专业合作社33家,带动2600户农户发展茶叶、水果、中药材种植等产业,26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农户户均年增收400-2000元收益分红向脱贫户倾斜,确保脱贫户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中山镇前锋村“党委+合作社+脱贫户”抱团发展茶叶带动群众增收作为脱贫发展典型案例全省推广。企业联动,用活发展资产。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补齐农产品初加工、产品销售等短板。衔接资金投入形成固定资产,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资产入股+收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人口融入产业链,让更多农户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2021年以来投入衔接资金2160万元,落实项目34个,覆盖脱贫户和监测户2136户。衔接资金投入120万元,合作社业主投资1300余万元建成中山镇谢岩村药茶基地发展茶园10000余亩辐射周围群众300余户1000余人,带动脱贫户70余户200余人,人均年增收5500元以上。衔接资金投入80万元,同洪雅西庙山农业开发公司合作,盘活村闲置废弃机砖厂,建成眉山首家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日产值达75万元,带动周边2000余户茶农年人均增收1000元,吸纳62名脱贫劳动力务工。产业到户,提升发展能力。2021年以来,投入衔接资金53.45万元优先支持201户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户因地制宜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小超市、小物流等到户产业,提升脱贫户等重点人群发展能力,户均增加家庭经营性年收入2300元。

二、配强发展“方子”。找准合作对象。县级统筹产业发展规划,结合镇村实际和农户需求,乡镇把关,对新型经营主体综合实力、联农带农能力综合研判,优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域内新型经营主体为合作对象,发展茶、竹、椒、乳肉制品等优势产业,确保合作长期稳定。建立利益联结。乡镇对申报项目进行前期调查和初核,明确发展项目、合作规模、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监管机制等内容,由县级乡村振兴、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审定后实施,确保农户、村级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监管机制,镇纪委、村委会成员组成监督小组,对新型经营主体日常经营、财务管理等开展常态化、全流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产业项目持续发挥效益。

三、稳固发展“里子”。完善服务体系。出台藤椒、茶、竹等产业帮扶政策,完善发改、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优先为产业项目提供金融扶持、技术培训、质量控制、电子商务等服务和保障,确保项目可持续良性发展。完善运行体系。建立项目运行分析机制,行业部门、乡镇、村委等定期召开项目分析会,定期评估产业项目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解决问题。完善激励体系。对“抱团发展”项目中经营和带动增收效果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对带动脱贫户增收明显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奖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