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综合执法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洪雅县农业农村局2019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洪雅基本县情。
洪雅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眉山、乐山、雅安腹心地带,幅员1896平方公里,辖12镇,总人口35.05万。全县地形 “七山二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达71%,年均气温16.9℃,年降水量1435.5毫米,年无霜期307天,被誉为“绿海明珠”、“天府花园”,是国家生态县,四川唯一、全国19个首届“生态文明奖”获得县之一。并获得“2019年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2019年中国茶叶百强县”称号。
(二)农业发展概况。
多年来,我县始终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县耕地面积35万亩。茶叶在地面积28.5万亩、奶牛存栏数2.5万头,均处于全省第一方阵。“洪雅藤椒”、“高庙白酒”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雅连”、“洪雅藤椒油”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洪雅绿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是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农产品主产区),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50元。
(三)法治建设成效。
2019年,我县被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授予“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通过了省级评审验收,被成功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农业类执法案卷获省级优秀移送案卷3件,市级优秀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2件,“两法衔接”移送案件2件。
二、主要工作
(一)会前学法,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
1.领导干部学法,提升领导决策能力。年初制定并落实农牧局领导班子学法计划,在每月党委会上集中30分钟进行综合类和专业类法律法规及政策和党纪党规学习,由局领导结合各自分管业务,轮流在会前领学并讲解法律法规,全年累计举办12期,通过系统全面的学习,提升全体班子成员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2.部门专项学法,提高履职业务能力。在基层畜牧站纳入乡镇编制管理前,我局有内设行政股室9个,下属事业单位15个,基层畜牧站15个,均分别承担技术推广应用、行政管理、行政许可等职能。因此,根据全局的学法计划,局机关股室、站所(中心)、基层站每年结合部门职责和业务实际安排学法内容,有计划,有任务地学习,做到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
3.专注行业学法,提高干部执法能力。目前,我局有农业、畜牧、水产、农机4个执法机构相对独立承担着各自行业领域的行政执法工作。根据执法工作特殊需要,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法律顾问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专题讲解,开展以“三项制度建设”、“行政权力运用”等为主题的专项培训3次,提高干部执法能力和水平。
(二)普法宣传,提高群众法律素养,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前提。
1.深入基层讲党课,提高基层干部素养。在余坪镇胜利村和天池村、中山镇邹岗村、将军镇熊园村,由一把手重点学习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及法治眉山实践;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通过系列宣讲,加强了对基层党员干部法制宣传教育。
2.组织职工宣普法,提高干部职工素养。积极参与“四川普法网”和“眉山普法”公众号组织的各类活动。机构改革后,组织新任科级干部进行了宪法宣誓,在全国宪法宣传日组织单位职工进行了宪法专题学习。
3.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提高群众法治素养。细化分解各执法部门职责任务,以社会需求、群众期待、热点问题为导向,在执法过程中,将法制宣传教育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在认真做好农民涉农政策法规咨询的基础上,突出涉农政策法规宣传教育重点,抓住各种宣传机会,在3.15宣传、三月送法下乡宣传活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大型法治宣传活动上,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局电子大屏滚动播放、张贴公告、悬挂标语等形式,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累计现场为群众提供农业法律法规咨询服务、答疑解惑8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标语50幅。
(三)制度建设,坚持决策有章可循,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
1.落实首长负责制,实行工作有章可循。实行党委书记、局长对法治建设负总责,4名分管领导具体抓,将监管责任、许可职能、执法职能等部门的分管领导分设,形成相互监督机制,每季度在党委会上研究法制建设、行政许可、行政执法、重点工程项目,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在我局落地落实。
2.完善依法工作制,实行工作有矩可规。实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全年审核规范性文件3个,清理文件50余个;实行法律顾问制度,累计重大决策、重大合同、民生问题法律咨询30余次;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行为、秉公执法,有效提升依法决策、依法许可和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3.建立三项制度,实行工作有据可依。沿用去年制定的17个相关执法制度,大力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建设,着力解决行政执法领域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所有执法行动均严格按照“三项制度”要求执行。通过“两法衔接”,移交司法机关案件2起。
(四)全程监管,强化法治链条监督,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
1.强化规范性文件的审查、许可、备案,规范权力清单。
(1)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建立领导有力、责任明确、运行有序的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各科室制定的政策性文件和重大案件,由局政策法规股进行审核,如有拿不准的文件,即与单位法律顾问沟通,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作用,并及时备案,坚决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2)机构改革后,按照《四川省行政权力清单(2018年本)》,逐项对照,进一步理顺执法体制上存在的职能不清、权责不明、保障乏力等现象,将行政执法权责,包括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检查、行政奖励、其他行政权力等,逐个落实到具体站股。
(3)根据县政府办关于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工作要求,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抓好行政权力清理和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录入事项办件50572件,其中行政许可类50460件,资料齐全,录入详细。
2.严格农业投入品检测、监测、监控,实现关口前移。
(1)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检测。强化农资抽检监测、确保用上放心农资,农业执法大队抽送检农作物种子25个(杂交水稻10个,杂交玉米10个,油菜3个,蔬菜2个),种子抽检合格率100%。动物卫生监督所全年对规模养殖户、生猪运输环节、屠宰环节进行“瘦肉精”专项监控,共检测生猪6627头份,结果均为阴性。生鲜牛奶管理站检测奶样317批次,1670个样品,包括三聚氰氨、喹诺酮、抗生素、黄曲霉素等,合格率100%。
(2)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切实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精心组织,积极配合。全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抽检样品120个,其中蔬菜样品20个、茶叶样品40个、猪肉(肝)样品20个、牛(羊)肉样品10个、畜禽(蛋)样品10个、蜂蜜样品5个、产品25个、水产样品15个,合格率100%。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全年共检测样品50份,其中猪肉样品10份,鸡肉2份,鸡蛋2份,牛肉2份,羊肉2份,牛奶2份,水产品8份,水果6份,蔬菜10份,食用菌2份,水稻4份,检测参数62项(包括5种磺胺、9种β受体激动剂、4种氟喹诺酮、4种硝基呋喃、三聚氰胺、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镉、铅等),检测合格率为100%。另外,县、乡镇两级还开展了以种植业产品中蔬菜和茶叶为主的速测工作,全年取样2760个,合格率达到99.5%。
(3)加强对流行性动物疫病的监控。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成效显著。按照各级各部门要求,结合全县实际情况,强化外堵内控,不断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全面做到了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督查到位。截止2019年11月11日,累计排查生猪约300万头次,发放使用清毒药约30吨,印制宣传资料约10万份,实现了排查、消毒、宣传无死角,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全面完成。全面做到了应急尽免,免疫密度达100%。全县全年共免疫猪瘟约40万头次,猪口蹄疫40万头次,牛羊口疫蹄约9万头次,羊小反刍兽疫约6万头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约400万羽次。动物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部颁标准要求,主要抗体合格率达80%以上。
全年共检测牛9198头,牛结核病持续实现零检出。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控取得新突破,初筛阳性率首次下降到万分位。全年共监测家畜10796头,初筛阳性3份,阳性率为2.8%。狂犬病继续实现零发生,全年共免疫犬8.3万只,限养区免疫密度达100%,农村免疫密度达96%以上,抗体监测合格率达80%以上。动物血吸虫病防止成果继续得到巩固,全县共监测样品5000份,无阳性。
3.强化农业领域检查、执法、处罚,坚持依法行政。
2018年,重点围绕农兽药残留、“瘦肉精”、私屠滥宰、水产品“三鱼两药”、制假售假、非洲猪瘟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 “2019渔政执法亮剑行动”、“屠宰场专项整治行动”、“兽药处方药专项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有效打击了违法行为,做到了从源头上杜绝违法案件的发生,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全年出动农业执法人员2067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845余个次,检查和排查养殖场(小区)9000多个(次),上路检查拖拉机240台次,查处违法载人、客货混装、逾期不检等违法违章行为55起,累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9件,处罚金额26913元,查获违法经营物品31.2公斤,没收电捕鱼工具10套、网具500余张,放生野生河鱼150余公斤。实现重点监管主体现场检查率100%,投诉举报案件处理率100%,重大案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率100%,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率100%,案件查处率100%。
(五)强化投入,确保法治建设补给,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保障。
1.人力投入。我局有种植业、畜牧业、水产渔政、农业机械4支执法队伍,持证执法人员48名(含基层站,含管理人员、事业人员),分别独立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执法工作,形成了各自执法局面,虽然针对性很强,但执法力度相对分散,执法工作的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财力投入。争取部、省、市项目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非洲猪瘟防控”、“渔业生态修复”等项目,资金132.5余万元;县级投入疫病控制、农产品安全监测等170余万元,为我县法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3.装备投入。大力争取项目支持和县级财力,为行政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对讲机、酒精测试仪及执法办案电脑、打印、照相、摄相设备;在种养殖场、自然生态流域、农资销售网点安装了各类远程监控设备;保留了执法车辆 2辆。
三、聚焦补短
农业农村工作一是涉及面宽,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渔业类、农产品安全类,综合性和专业性法律、法规、规章都是几百上千个。二是覆盖范围广,涉及到种子、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范围广;农资、农膜、农业机械、运输型拖拉机等农用物资范围广;野生渔类、野生动植物品种保护范围广;转基因食品、农产品安全、农业生态资源保护等范围广。三是执法取证难,面对弱势群体,案值较小,比如毒鱼、炸鱼、电鱼行为,在取证过程中鱼具、渔获物等易破坏,弃物弃船而逃,导致取证难。
(一)机构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法治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机构改革后,机构名称、工作职能都有所转变,要依法行政,就得“有法可依”,俗话说“法无授权不可为”,建议从中央、省级层面完成法律、法规框架及部门规章的制定、修改、完善工作,让基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建立执法权限下放机制,下放到乡村基层组织,明确责任。
(二)职能划定,探索行政管理与执法职能剥离,有效保障法治建设公平公正公开。
就我局目前情况来看,不仅承担管理、执法职能,同时,承担技术推广职能。我们认为要探索将执法职能从管理职能中剥离出来,破除既管理又执法的局面,解决管理难、执法难的难题。
(三)综合执法,破解难题,建立一支强力的执法伍,为法治政府建设再添新动力。
建议将4支队伍进行整合,组建一支强力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只承担执法职能,落实好机构名称、机构公务员性质、县级机构30至50人员编制,在乡镇设立片区综合执法机构,配置好执法车辆、服装、执法记录仪、照相、录音等装备等。